您所在位置:首页 » 一线城市掀百轮抢地热潮:上海、深圳单价频创纪录 房企争抢“蚁型地块”
“眼下市场虽然整体处于恢复期,但好的地块永远稀缺,特别是在深圳、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,改善型需求的购买力依然强劲。”一家粤系房企营销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,“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将逐步筑底企稳,‘蚁型地块’的密集成交不仅反映了房企对核心城市的长期信心,更可能成为推动楼市逐渐回暖的重要力量。”
谁在抢地?
北外滩和前海两宗地块的争夺战,折射出当前土地市场复苏背后房企阵营和策略的深刻变化。
北外滩地块竞拍吸引了金隅、招商蛇口&瑞城、华润置地&越秀、中海、保利发展、绿城中国、金茂等7家竞买人参与竞价;而前海宅地竞拍则更加激烈,有金茂、中建壹品、华发、天健+深业联合体、绿城、越秀、中铁、中海、建发、招商、华润、保利置业等12家知名房企参与。
从竞拍主体看,央企、国企依然是拿地主力。中指院数据显示,当前TOP10拿地企业中有8家为央国企,包括混合所有制企业。部分优质民企亦保持投资力度,滨江集团跻身拿地金额前十,邦泰集团、大华集团等进入前二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热点城市土地供应逐渐呈现出小型化、核心化趋势,“蚁型地块”正成为房企的新宠。
上海徐家汇地块出让面积仅4705.49平方米,规划建筑面积6117.14平方米,其中住宅面积约5200平方米;深圳前海T201-0232宗地位于前海合作区桂湾片区,土地面积8287.15平方米,容积率3.09,建筑面积25600平方米。这些地块普遍面积不大、总价可控,但位置核心,未来开发空间灵活。
一名民营房企投拓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,抢占“蚁型地块”,是在新形势下房企投资策略的理性选择。“这类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区域,开发周期短、资金周转快,可迅速回笼资金,是现阶段的另外一种‘高周转’。”
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,此次深圳前海地块的出让模式具有明显的导向性,“体量小、总价低,符合开发商确定性业绩导向,即快速开发、快速销售、快速回款,尽可能降低市场波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。此外,地块采用‘交地即交证’模式,要求1年内开工、4年内竣工,这种综合条件对房企十分友好。”
乐有家研究中心同样指出,以往大体量、大城模式对市场的挤压效应过于明显,去化周期长,开发商资金压力较大,目前正逐渐被房企冷落。行业整体进入去库存周期后,房企更倾向于布局城市核心区域、配套成熟、总价可控、开发风险低的“小而美”地块。
从市场数据看,今年土地投资呈现出“量缩价涨、向强城市集中”的特征。
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同比下降19.4%,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.5%,但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7.5%,平均溢价率提升至10.2%。其中,一线及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增长均超过40%,而三四线城市则继续小幅回落。
城市集中度方面,上半年TOP20城市宅地出让金占全国比重升至68%,杭州、北京涉宅用地出让金均超过千亿元,其中杭州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出让金规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