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 » 业绩、估值与资金共振:银行股正成为“牛市压舱石”
华泰柏瑞基金表示,过去十来年,国内宏观环境与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,映射到权益市场上,则表现出各行业主题此起彼伏、轮番表现,消费、医药、新能源、AI等成长板块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的竞逐态势贯穿始终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,传统行业的金融板块因缺乏成长空间和业务想象力,过去在资本市场上少有人关注,是较为冷门的板块之一。
然而,从宏观背景和产业趋势维度看,2010年以来我国确实迈入了产业快速转型升级时期,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但金融板块凭借足够低的估值和长期的分红派息等特点,使得其在整体表现层面也不输于成长板块。从股息率来看,截至今年6月24日,万得金融指数的股息率(近12个月)为4.08%,高于同期中证全指2.29%的股息水平,反映出金融板块也是高股息资产的聚集地之一。
统计显示,已有35家银行公布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,叠加已实施的2024年度中期分红,银行年度分红总额已达5092.34亿元,其中约七成上市银行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20%。更有11家银行分红比例突破30%大关,展现出稳定且强劲的股东回报能力。
资金涌入,估值修复
银行股新高不断,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,便是前几年公募基金对银行股配置很低,但随着长期资金开始不断涌入,银行板块的估值得以修复。
近年来,“国家队”资金对银行股的增持动作频频,彰显了其对银行股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。同时,外资也持续流入银行股,为银行板块带来了大量增量资金。以平安人寿及其关联机构为例,其在港股市场持续增持银行股,不仅为银行股提供了资金支持,更提升了市场对银行股的信心,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。
在市场整体估值较高的背景下,银行股的估值相对较低,形成了明显的估值优势。较低的估值意味着更高的安全边际和更大的上涨空间,吸引了大量追求性价比的资金流入银行板块。投资者基于对银行股估值修复的预期,纷纷买入银行股,推动银行股股价逐步上升,市场情绪也随之升温,进一步形成了资金流入与股价上涨的良性循环。
总体而言,银行股成为“牛市压舱石”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,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、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资金的不断流入,银行股有望继续发挥其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,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。但投资者也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合理把握投资时机,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