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牛市就要多赚点
券商研报的大数据显示,近一个月标题含有"牛市"的策略报告达13篇,占近三个月总数的57%。7月以来以"牛市"为关键词的电话会议达到17场,创下年内新高。表面上看,市场确实一片欣欣向荣。
券商研报、电话会议激增的背后,显然是最近调研大量加码,这从来不是简单因为某个企业一定好,一去调研就涨;但大面积出现机构加速调研的现象,显然是因为市场热了,机构也觉得行情来了,多调研一些企业,尽量找容易讲故事,业绩爆发潜力大的。
这就是牛市的典型现象,牛市就要多赚点。
二、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长期持股?其实不然。牛市中赚钱的关键在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
举个例子:同样一波行情中:
A投资者:只能做5只股票
B投资者:可以做10只股票
显然B投资者的收益会更高。这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。
传统观点认为牛市中要"捂股",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股票会横盘几十天,上涨两三天。如果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启动,就只能被动等待。但如果能看清真实的交易行为,就能更主动地把握机会。
那我们怎么知道机构什么时候进场?这就是量化数据的价值所在了。通过专业的量化分析工具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资金的真实流向。
用系统观察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就能看到上面说的那个股票里,橙色「机构库存」数据持续不断,这说明机构资金正在积极参与该股,哪怕当时股价在上窜下跳的折腾。这就是典型的机构提前布局时的动作。而对于手头股票背后机构是什么状态,有没有机构积极的参与,一样可以到应用市场,搜索并且安装「博尔系统」的手机应用,再自己观察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