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 » 口出狂言,替日洗白的赵立新,被央视怒批后,现在来看那时回国早有所图!
近年来,娱乐圈丑闻频发,有些明星因偷税漏税或违法犯罪而被曝光,但因为“口无遮拦”导致事业受挫的例子却不多见。赵立新就是其中一个,他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,却因为自己的一番言论而成为笑柄。
2019年,赵立新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,但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则帖子引发了轩然大波。他发表了一些看似为侵华日军辩护的言论,让人难以理解。这段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,而作为公众人物,这样的话语无疑是在挑战底线。
在那篇争议帖中,赵立新质疑为何日本人在占领北京期间没有抢掠故宫文物。他还将侵华日军与英法联军相比较,暗示后者更具破坏性。这样的说辞自然激起了网友们的不满。一位网友指出,日本人的行为是出于占领意图,而非单纯掠夺。然而,当有人提到南京大屠杀时,赵立新的回应更加令人愤怒,他竟称惨剧源于国人的反抗。
这番话让很多人感到愤慨,即便事后他迅速删除了这些内容并道歉,也难以平息众怒。央视点名批评,使得他的演艺生涯受到严重打击。
从资料来看,赵立新出生在河南郑州,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。在父亲退伍后的影响下,他从小接触大量书籍,对知识充满热情,并最终考入中央戏剧学院。在校期间,他成绩优异,还曾被保送至俄罗斯电影大学深造。然而,在学成之后,他选择加入瑞典国籍,没有回国发展。
2001年,一次偶然机会让他重返国内演艺圈。当时张黎导演正在拍摄《走向共和》,虽然只是个小角色,但凭借独特气质赢得观众喜爱。这部剧在央视播出后迅速走红,为他的事业打开了一扇门。不久之后,他还成为母校表演系的一名老师,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,与此同时也担任瑞典文化代言人。
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《大明王朝1566》。此后几年里,“高知人设”使得内娱对这种类型演员青睐有加。但可惜的是,这种良好的形象被自己轻率的话语所摧毁。他发表“洗白侵华日军”的观点,引来全网抵制,被多个官方账号点名批评,其参演作品也因此遭遇封杀和重拍困境。这不仅拖累其他演员,也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国内发展之路。
事件曝光后,人们发现早已加入瑞典国籍的他,只是因为国外发展不顺才回到中国。虽然话剧能体现演员基本功,却很难赚取高薪。而内娱市场庞大的收入吸引力,让不少海外归来的艺术家趋之若鹜。但对于观众而言,一个演员除了技艺精湛,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三观和责任感。而这些恰恰是当时风头正劲、心态膨胀下迷失方向、最终付出代价教训深刻的人应牢记心间——尤其像如此涉及民族情感敏感问题上慎思笃行!
如今看来,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, 每个人都需谨记: 言多必失! 特别对于那些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公众人物而言, 一旦踏错步伐即可能瞬间跌落谷底; 而唯有真诚待己与尊重彼此方能长久行稳致远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