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 » 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累计报告4824例,防控形势严峻不容忽视
以下是关于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综合信息整理,结合权威通报和核心要点:
?? 疫情最新动态(截至2025年7月26日)
累计确诊:全省报告 4824例 本地病例,均为轻症,无重症或死亡报告。
分布情况:
佛山(2882例):顺德区为主(超3600例)。
其他地市:广州(22例)、中山(18例)、东莞/珠海/河源(各3例)等。
治愈进展:已出院及解除医学观察 3224例(占比66.8%)。
?? 疾病特点与风险
典型症状:
突发高热(>39℃)、皮疹(躯干/四肢红斑)、剧烈关节痛(手腕/脚踝等小关节为主);
约30%患者关节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少数发展为慢性关节炎。
传播途径:
通过 伊蚊叮咬(白纹伊蚊/埃及伊蚊)传播,非人传人;
孕妇感染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新生儿。
与登革热的区别:
| 特征 | 基孔肯雅热 | 登革热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关节痛 | 更剧烈持久,小关节为主 | 全身肌肉痛为主 |
| 出血风险 | 较低 | 较高 |
| 发热周期 | 较短(通常1-7天) | 较长 |
??? 防控核心措施
个人防护
清积水:每周清理花盆托盘、废弃容器、轮胎等积水处(蚊虫主要孳生地);
防叮咬:
外出穿 浅色长袖衣裤,喷涂含 避蚊胺(DEET)或派卡瑞丁 的驱蚊剂;
避开蚊虫活跃时段(早6-9点、晚4-7点);
居家防护:安装纱窗、使用蚊帐,室内用蚊香/电蚊拍灭蚊。
就医与用药
症状识别:出现发热、关节剧痛、皮疹立即就医,主动告知蚊虫叮咬史;
用药注意:
退热止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;
禁用布洛芬、阿司匹林(可能诱发出血或加重关节损伤)。
? 关键疑问解答
为何今年疫情规模大?
全球流行(119国报告病例)致输入风险高,叠加广东高温多雨加速蚊媒繁殖;
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,病毒传播效率高于登革热。
北方会暴发吗?
风险较低(北方非伊蚊主要分布区),但需防范输入病例引发的零星传播。
有无特效药或疫苗?
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;
美国已有疫苗上市,但尚未广泛普及;国内中医药疗法可缩短病程(如外敷四子散缓解关节痛)。
?? 全球与区域联防
世卫组织预警全球 550万人 面临感染风险,印度洋、东南亚疫情活跃;
粤港澳已启动跨境通报机制,加强蚊媒监测与边境检疫。
提示:防控核心在于 “全民清积水+严格防蚊”。若身处疫区或计划前往广东,建议备好驱蚊用品,出现关节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排查慢性病变。